能躺著就不坐著?總是覺得累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缺氧?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

能躺著就不坐著,能坐著就不站著,明明沒做什麼重活,卻總覺得全身沒力;

早上醒來想多躺一下,不是懶,而是坐起來都要先「集氣」;

白天不論是在上班、滑手機還是休息,沒多久就想閉眼「瞇一下」,連講話都覺得懶洋洋、提不起精神……

很多人會想:「是不是最近太閒,身體變懶了?」「還是年紀到了,體力不如以前?」

能躺著就不坐著、坐著就不想動?其實身體可能在「夜間缺氧」。

但其實,這種「總是覺得累、提不起勁」的狀況,可能不是「懶」或「老化」的問題,而是晚上睡覺時呼吸在偷懶——夜間的呼吸沒能穩定給身體供氧,反而一再「暫停」,導致身體在睡眠中反覆缺氧。

醫學上這叫做 慢性間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CIH)。

 

一、這些「總是很累」的訊號,其實是缺氧在提醒

 

慢性間歇性缺氧的表現,其實就是大家常遇到的那些「不太舒服」,別再以為只是小毛病:

 

  1. 白天怎麼休息都補不回來的累
  • 總是打瞌睡:不管是在通勤、看電視、還是工作空檔,只要一靜下來就想睡,哪怕閉眼十秒,醒來還是沒精神。
  • 記性變差、反應變慢:講話講到一半忘了重點;剛放好的東西轉身就找不到;簡單的小事也要想半天。
  • 全身沒力氣:沒運動也覺得腿沉,上幾層樓梯就喘,走幾步路就想坐下,別人看你「沒精神」,你也說不上原因。
  1. 夜間睡著卻睡不好的
  • 半夜會被憋醒:不是被夢嚇到,而是突然醒來,覺得胸口悶,得大口喘氣才舒服;
  • 早上起來口乾喉嚨痛:一早起來喉嚨乾、吞口水會痛,要喝好幾口水、過半小時才緩過來;
  • 夜尿變多:以前能一覺到天亮,現在每晚都得起 1–2 次,不是喝太多水,而是缺氧影響了腎臟調節功。
  1. 身體慢慢出現的小變化
  • 血壓變「反勺型」:正常人夜間血壓會比白天低 10%20%,像「勺子」一樣往下彎;但這類患者夜間血壓不降反升,甚至比白天還高,就算吃了降壓藥也控制不住,早上起床血壓仍偏高;
  • 肚子越來越大:沒特別多吃也沒少動,腰圍卻越來越粗,尤其是小腹明顯突出,減肥效果差;
  •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喉嚨發炎,恢復也慢,別人一週好,你要拖半個月。

如果你符合兩項以上這些狀況,別再歸咎「體質差」或「年紀大」——這些「總累」的信號,可能是夜間缺氧在提醒你。

二、夜間呼吸「偷懶」,比長期缺氧更傷身

 

很多人以為「缺氧」就是氧氣不足,但夜間這種呼吸偷懶的狀況更複雜:它不是一直缺氧,而是呼吸一陣就「暫停」十秒以上,像是在打工——「做一下又停一下」。

當睡著後,氣道突然塌陷或堵住,氧氣進不去、血氧往下掉;直到身體憋得受不了,才會猛地喘一口氣恢復。接著,又再度重演。

這種「缺氧—喘氣—再缺氧」的循環,一晚可能發生幾十次甚至上百次。表面上你在睡覺,其實身體整晚都在「應急」,長期下來就會出現:

  • 血管問題:血壓反覆忽高忽低,血管彈性變差,增加高血壓、動脈硬化風險;
  • 代謝變慢:缺氧讓細胞燃燒能量的效率下降,導致血糖、血脂上升;
  • 器官過勞:心臟、大腦長期缺氧會疲勞,可能出現心律不整、記憶力減退等問題。

 

三、哪些人容易出現夜間「呼吸偷懶」?

 

不只是體重高的人,以下族群都要注意:

  • 頸圍粗、腹部肥胖者:男性頸圍超過 40cm、女性超過 36cm,或明顯「肚子凸」的人,氣道周圍脂肪多,容易堵塞;
  • 習慣仰睡的人:仰睡時舌頭和軟顎會往後墜,壓住氣道;
  • 睡前喝酒、吃太飽的人:酒精會讓喉嚨肌肉放鬆、胃脹氣也會壓迫呼吸道;
  • 鼻子不通氣的人鼻炎、鼻中隔彎曲的人睡覺常張口呼吸,更容易出現呼吸暫停。

四、總是覺得累,該怎麼辦?

 

如果已經有上述不舒服,做好 3 步來調整:

  1. 先在家做簡單檢查
  • 讓家人幫忙觀察:看你睡覺時有沒有「打呼聲突然停了幾秒,再大聲喘氣」的狀況,這是典型的呼吸暫停;
  • 用血氧機測看看: 睡前戴上家用血氧機(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如果夜間血氧常掉到 90% 以下,就要提高警覺;
  • 記錄「累日記」:把白天嗜睡、夜間憋醒的時間記下來,去看醫師時能幫助判斷。

 

  1. 到醫院查清楚
  • 醫院可做「睡眠多項生理檢查」(俗稱睡眠監測),記錄睡眠時的呼吸、血氧、心跳變化,確認是不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簡單說,就是睡著後氣道反覆塌陷、導致呼吸暫停。

 

  1. 從習慣與治療同步調整
  • 改變小習慣:側睡取代仰睡(避免舌頭後墜)、睡前 3 小時不吃太飽、不喝酒,並逐步減重。
  • 嚴重時找專業幫助:若呼吸暫停嚴重,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 iNAP 口內負壓治療系統(須依醫囑設定參數),幫助維持氣道通暢,改善夜間供氧。

 

許多人把「總是覺得累」當成小毛病,直到血壓升高、血糖異常才開始擔心。

但事實上,問題的根源可能早就在夜間「呼吸偷懶」的缺氧裡。接下來的系列文章,我們會更深入介紹:這種夜間呼吸暫停如何影響身體、會導致哪些健康風險,以及可以怎麼預防與改善。

 

如果你也被「總是很累」困擾許久,別再忍了—— 早一點發現、早一點調整,讓身體重新找回真正的「休息力」!

 

分享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