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

能躺著就不坐著、坐著就不想動?其實身體可能在「夜間缺氧」。

能躺著就不坐著?總是覺得累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缺氧?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

能躺著就不坐著,能坐著就不站著,明明沒做什麼重活,卻總覺得全身沒力;

早上醒來想多躺一下,不是懶,而是坐起來都要先「集氣」;

白天不論是在上班、滑手機還是休息,沒多久就想閉眼「瞇一下」,連講話都覺得懶洋洋、提不起精神……

很多人會想:「是不是最近太閒,身體變懶了?」「還是年紀到了,體力不如以前?」

能躺著就不坐著、坐著就不想動?其實身體可能在「夜間缺氧」。

但其實,這種「總是覺得累、提不起勁」的狀況,可能不是「懶」或「老化」的問題,而是晚上睡覺時呼吸在偷懶——夜間的呼吸沒能穩定給身體供氧,反而一再「暫停」,導致身體在睡眠中反覆缺氧。

醫學上這叫做 慢性間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CIH)。

 

一、這些「總是很累」的訊號,其實是缺氧在提醒

 

慢性間歇性缺氧的表現,其實就是大家常遇到的那些「不太舒服」,別再以為只是小毛病:

 

  1. 白天怎麼休息都補不回來的累
  • 總是打瞌睡:不管是在通勤、看電視、還是工作空檔,只要一靜下來就想睡,哪怕閉眼十秒,醒來還是沒精神。
  • 記性變差、反應變慢:講話講到一半忘了重點;剛放好的東西轉身就找不到;簡單的小事也要想半天。
  • 全身沒力氣:沒運動也覺得腿沉,上幾層樓梯就喘,走幾步路就想坐下,別人看你「沒精神」,你也說不上原因。
  1. 夜間睡著卻睡不好的
  • 半夜會被憋醒:不是被夢嚇到,而是突然醒來,覺得胸口悶,得大口喘氣才舒服;
  • 早上起來口乾喉嚨痛:一早起來喉嚨乾、吞口水會痛,要喝好幾口水、過半小時才緩過來;
  • 夜尿變多:以前能一覺到天亮,現在每晚都得起 1–2 次,不是喝太多水,而是缺氧影響了腎臟調節功。
  1. 身體慢慢出現的小變化
  • 血壓變「反勺型」:正常人夜間血壓會比白天低 10%20%,像「勺子」一樣往下彎;但這類患者夜間血壓不降反升,甚至比白天還高,就算吃了降壓藥也控制不住,早上起床血壓仍偏高;
  • 肚子越來越大:沒特別多吃也沒少動,腰圍卻越來越粗,尤其是小腹明顯突出,減肥效果差;
  •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喉嚨發炎,恢復也慢,別人一週好,你要拖半個月。

如果你符合兩項以上這些狀況,別再歸咎「體質差」或「年紀大」——這些「總累」的信號,可能是夜間缺氧在提醒你。

二、夜間呼吸「偷懶」,比長期缺氧更傷身

 

很多人以為「缺氧」就是氧氣不足,但夜間這種呼吸偷懶的狀況更複雜:它不是一直缺氧,而是呼吸一陣就「暫停」十秒以上,像是在打工——「做一下又停一下」。

當睡著後,氣道突然塌陷或堵住,氧氣進不去、血氧往下掉;直到身體憋得受不了,才會猛地喘一口氣恢復。接著,又再度重演。

這種「缺氧—喘氣—再缺氧」的循環,一晚可能發生幾十次甚至上百次。表面上你在睡覺,其實身體整晚都在「應急」,長期下來就會出現:

  • 血管問題:血壓反覆忽高忽低,血管彈性變差,增加高血壓、動脈硬化風險;
  • 代謝變慢:缺氧讓細胞燃燒能量的效率下降,導致血糖、血脂上升;
  • 器官過勞:心臟、大腦長期缺氧會疲勞,可能出現心律不整、記憶力減退等問題。

 

三、哪些人容易出現夜間「呼吸偷懶」?

 

不只是體重高的人,以下族群都要注意:

  • 頸圍粗、腹部肥胖者:男性頸圍超過 40cm、女性超過 36cm,或明顯「肚子凸」的人,氣道周圍脂肪多,容易堵塞;
  • 習慣仰睡的人:仰睡時舌頭和軟顎會往後墜,壓住氣道;
  • 睡前喝酒、吃太飽的人:酒精會讓喉嚨肌肉放鬆、胃脹氣也會壓迫呼吸道;
  • 鼻子不通氣的人鼻炎、鼻中隔彎曲的人睡覺常張口呼吸,更容易出現呼吸暫停。

四、總是覺得累,該怎麼辦?

 

如果已經有上述不舒服,做好 3 步來調整:

  1. 先在家做簡單檢查
  • 讓家人幫忙觀察:看你睡覺時有沒有「打呼聲突然停了幾秒,再大聲喘氣」的狀況,這是典型的呼吸暫停;
  • 用血氧機測看看: 睡前戴上家用血氧機(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如果夜間血氧常掉到 90% 以下,就要提高警覺;
  • 記錄「累日記」:把白天嗜睡、夜間憋醒的時間記下來,去看醫師時能幫助判斷。

 

  1. 到醫院查清楚
  • 醫院可做「睡眠多項生理檢查」(俗稱睡眠監測),記錄睡眠時的呼吸、血氧、心跳變化,確認是不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簡單說,就是睡著後氣道反覆塌陷、導致呼吸暫停。

 

  1. 從習慣與治療同步調整
  • 改變小習慣:側睡取代仰睡(避免舌頭後墜)、睡前 3 小時不吃太飽、不喝酒,並逐步減重。
  • 嚴重時找專業幫助:若呼吸暫停嚴重,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 iNAP 口內負壓治療系統(須依醫囑設定參數),幫助維持氣道通暢,改善夜間供氧。

 

許多人把「總是覺得累」當成小毛病,直到血壓升高、血糖異常才開始擔心。

但事實上,問題的根源可能早就在夜間「呼吸偷懶」的缺氧裡。接下來的系列文章,我們會更深入介紹:這種夜間呼吸暫停如何影響身體、會導致哪些健康風險,以及可以怎麼預防與改善。

 

如果你也被「總是很累」困擾許久,別再忍了—— 早一點發現、早一點調整,讓身體重新找回真正的「休息力」!

 

力不從心

「力不從心」真的是年紀的錯嗎?醫師揭露:睡眠呼吸中止症才是男性活力殺手!

30歲男人的崩潰:不是「不行」,是身體在發出警訊!

 

有人開玩笑說:「男人過了30歲,身體就像漏氣的氣球。」但當親密時刻的「力不從心」越來越頻繁出現時,你有沒有想過,這也許不是年紀的問題,而是某種健康警訊正在悄悄發生?

 
「我不是躲太太,是身不由己」力不從心

張先生最近常常刻意避開太太。

以前週末晚上,兩人會一起追劇、吃宵夜;現在他總找理由加班、早早睡覺,甚至半夜起來上廁所都小心翼翼,生怕吵醒枕邊人。

他自己最清楚,這些「逃避」背後藏著多大的壓力。

上週是結婚紀念日,他準備了燭光晚餐,卻在關鍵時刻「掉鏈子」。太太那句沒說出口的失落眼神,比任何質問都更刺心。

從那之後,家裡的氣氛變了。

太太開始抱怨他冷淡,兩人常為小事爭吵。

有次女兒寫作業時忽然問:「爸爸媽媽,你們是不是不要在一起了?」那一瞬間,夫妻倆都紅了眼眶。

更糟的是,白天的他也變得精神不濟。開會打瞌睡、開車等紅燈都能打盹,業績直線下滑。他以為只是壓力太大,硬撐著沒去看醫生,卻不知道,一場健康危機正悄悄侵蝕著生活。

 

打呼竟然會讓男人「不行」?真相令人驚訝!

 

直到有天半夜,太太被嚇醒,把他搖起來說:「你剛剛喘不過氣,好像被掐著脖子!」

他這才發現,自己不僅「不行」,連睡覺都在「拼命呼吸」——呼聲震天響,還常被憋醒,醒來口乾舌燥、心跳加快。

檢查結果讓他傻眼:他不是單純打呼,而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

每當他睡著,呼吸道就會塌陷、阻塞,導致身體反覆缺氧。這種慢性缺氧就像一場「內部災難」:會讓睪酮激素分泌減少、神經訊號混亂,進而導致性功能下降(ED)。

久而久之,睡不好 → 白天沒精神 → 壓力更大 → 睡得更差,陷入惡性循環,連夫妻關係都受到波及。

 

「口內負壓裝置」,讓男人找回尊嚴

 

 

難道只能這樣忍下去嗎?

 

其實不必。像張先生這樣的患者,已經有新選擇 —— 口內負壓療法(Intraoral Negative Air Pressure Therapy)。

這項療法不同於傳統呼吸機或手術,它的主機只有巴掌大小,安靜又方便。

睡覺時,它會在口腔內形成溫和的負壓,輕輕「撐開」塌陷的呼吸道,讓空氣能順利通過,不再憋氣、打呼。

當睡眠品質改善、血氧恢復穩定後,睪酮分泌自然回升,神經調節也回到正常軌道,與OSA相關的性功能障礙便能逐步改善。

李先生是其中一位使用者。過去因OSA導致性功能下降與太太爭吵不斷,使用 iNAP® 睡眠負壓系統 一段時間後,睡得安穩、白天更有精神,夫妻感情也重回甜蜜。他笑說:「現在終於能抬頭挺胸,再也不怕被太太嫌了!」

此外,若同時搭配性功能下降的針對性治療(如真空負壓裝置等),能從根本與症狀兩方面雙管齊下,加速恢復男性健康。

 

別讓「缺氧」偷走你的幸福,今晚就開始改變

當孩子憂心的眼神、伴侶失落的嘆息成為壓在心頭的重量,請不要再把健康問題當成「中年宿命」。

OSA 奪走的不只是活力,還有家庭的笑聲與親密。

別讓「力不從心」成為你的日常,讓科技幫助你重新掌握呼吸、睡眠與愛。

iNAP 口內負壓療法,用靜音的力量,守護你每一晚的安穩與自信。

今晚,讓呼吸順暢、讓愛重啟。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供健康資訊參考,不能取代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如有相關症狀,請諮詢合格醫療人員。

 

外部參考連結:

 

睡眠呼吸中止症

打呼聲藏玄機?這類鼾聲恐是高血壓的隱形幫兇引言

睡眠呼吸中止症

 

引言

台灣約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有高血壓問題,但你知道嗎?看似「睡得香」的打呼,其實可能是潛藏在夜晚的「血壓幫兇」!當你鼾聲如雷時,心臟與血管可能正默默承受著「通宵加班」的壓力。

 

‌一、打呼也有分級:什麼樣的鼾聲才是警訊?

你是否曾被家人的打呼聲吵醒?其實,打呼是身體在睡眠時發出的「小訊號」,不同的聲音代表不同的健康狀況。以下幾種常見的「鼾聲類型」,幫你快速判斷:

建議可錄下睡眠中的鼾聲作為參考。如果屬於前幾種情況,透過調整姿勢或改善生活習慣即可;若是出現「斷氣型」情況,就該盡快就醫檢查。

目前估計,全台約有超過200萬名OSA患者,但實際確診率不到1%

呼吸暫停導致反覆缺氧與交感神經興奮,使血壓在夜間反而大幅波動,這正是許多患者難以控制血壓的關鍵原因。這種低診治率的現狀,使得大量患者暴露在一個特殊高危時段。

 

二、當打呼遇上高血壓:為什麼血壓藥仍壓不下來?

‌若你同時有打呼與高血壓問題,別以為準時吃藥就沒事。研究發現,合併OSA的患者,夜間血壓往往「不聽話」:

  • 白天血壓難控制:規律用藥仍無法穩定血壓。
  • 夜間血壓反而飆升:清晨3點到5點間,呼吸暫停造成血氧下降、交感神經亢進,使血壓可飆到160/100mmHg以上,甚至高於白天!

這種「反勺型」血壓曲線不僅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也讓降壓藥效打折。資料顯示,高達83%的耐藥性高血壓患者存在夜間血壓異常,其中超過七成合併中重度OSA

(參考示意圖)

 

三、OSA與夜間高血壓:雙重風暴下的創新解方

OSA與夜間高血壓形成惡性循環:OSA患者在睡眠中反復經歷氣道塌陷引發的呼吸暫停,氣道塌陷造成反覆缺氧、交感神經持續啟動、血管收縮、內皮功能受損、發炎反應上升,最終導致血壓升高。而高血壓又會使氣道阻塞惡化,形成「缺氧-血壓升高-更缺氧」的惡性循環。

世界高血壓聯盟建議:若患者同時患有OSA與高血壓,應同步治療睡眠呼吸障礙。

為解決此困境,iNAP®口內負壓療法(Intraoral Negative Air Pressure Therapy以創新人體工學原理突破傳統治療限制,為OSA及其共病症提供全新選擇。

  • 療法原理‌:通過在口腔內形成溫和負壓,利用物理牽引力將舌頭及軟齶前移,擴大上呼吸道空間,從源頭改善上呼吸道阻塞,減少呼吸暫停與缺氧發生,恢復自然的鼻呼吸。

 

  • ‌臨床效果:‌研究顯示,接受iNAP®治療的患者在夜間呼吸暫停指標及血氧狀態上有顯著改善,部分高血壓合併症患者在醫師指導下亦能優化用藥方案。

更重要的是,這種療法的非侵入式設計兼顧療效與舒適,臨床資料顯示治療後的平均AHI較基線下降了80%。目前已獲得包括中國、美國及歐洲多國在內的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准入

並且,該療法尤其適合合併下頜後縮、舌根肥大等解剖異常導致的OSA問題,其符合生理節律的治療特性,使其成為OSA相關性高血壓共病患者的全新選擇。

基於國際睡眠醫學界對其安全性、舒適性及療效的三重認證,我們期待這種創新療法能為更多共病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治療選擇。

 

四、守護夜間呼吸,找回健康節奏

當呼吸暫停與高血壓相互糾纏,身體的節奏也被打亂。頻繁夜醒、晨起頭痛、血壓波動難控——這些都可能是警訊。

iNAP®口內負壓療法從呼吸道根源出發,透過非侵入、物理且舒適的方式改善睡眠呼吸,讓呼吸與血壓重回穩定。在世界高血壓日這個時間點,我們呼籲:對頑固性高血壓患者進行OSA篩檢,應成為臨床常規流程。iNAP®作為新一代創新療法,未來將協助更多患者打破「打呼-呼吸暫停-高血壓」的惡性循環,讓安眠與穩壓同時成為可能。

 

別再被低效療法耽誤!這款反其道而行的裝置,能顛覆睡眠健康市場嗎?

CNN報導——2025年7月11日 美國東部時間凌晨4:55

湯姆.佩奇(Tom Page),CNN

CNN報導——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是一種潛在嚴重的睡眠疾病,但許多人卻毫無察覺。這種因上呼吸道塌陷導致呼吸不規則的病症,是最常見的睡眠相關呼吸障礙。

 

研究顯示,全球30至69歲成年人中,可能有超過9億人罹患此症,但高達八成中重度患者未被診斷。若未接受治療,恐增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中風與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然而,多數確診或未確診患者仍未獲得治療。

 

但好消息是,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OSA患者如今有了更多選擇。根據2025年的產業報告指出,全球睡眠呼吸中止治療設備市場在2024年已達85.2億美元,預估2030年將成長至近130億美元,各大醫療科技公司都在積極研發創新解方。 

 

持續氣道正壓(CPAP)呼吸機通過向鼻腔輸送空氣保持氣道通暢,長期被視為黃金標準療法。但其初期棄用率較高,用戶常抱怨面罩不適、噪音或睡眠受干擾,導致初期放棄率偏高。

 

儘管CPAP佔據主導地位,替代方案市場正在崛起:下頜前移矯治器通過固定牙齒前推下頜與舌體;神經刺激植入物啟動舌下神經防止軟組織阻塞氣道;還有目前於試驗階段的神經刺激藥物。  

 

而另一項「反其道而行」的創新技術——「負壓睡眠治療」——正逐漸受到矚目。與CPAP「吹氣」不同,這項技術以「吸力」讓舌頭與軟組織向前,維持氣道暢通。來自台灣的 Somnics 在這領域中搶得先機。其研發的 iNAP 睡眠治療系統主機僅約智慧手機大小,透過電池驅動連接柔性咬嘴與細管,產生負壓以保持上氣道開放,

 

使用者可自然鼻呼吸,無須面罩、不產生噪音。這項技術正逐步打開市場。

 

「最大的特色在於它能讓人自然呼吸……是一種舒適、安靜又高效的解決方案。」Somnics 總經理在接受 CNN 視訊訪談時這麼說。iNAP 的設計靈感來自 Somnics 創辦人,並在台灣完成初期研發與臨床實驗。自2020年獲美國FDA核准後,逐步進入歐美與亞洲市場,目前全球約有一萬名使用者,並榮獲多項設計大獎。 

 

雖然現有研究顯示,負壓裝置的治療效果略低於CPAP,但 Somnics官方表示表示,他們鎖定的是「拒絕使用CPAP或下頜矯治器、但又不想接受手術」的族群。目前使用者中有約七成屬於「CPAP失敗者」,三成則為首次接受治療的新患者。他指出,iNAP 單次充電可連續使用五晚,這種輕巧、安靜且便於攜帶的設計對年輕患者尤其有吸引力。「半數OSA患者年齡在53歲以下,很多人抗拒CPAP。令人遺憾的是,許多30、40歲患者選擇逃避治療,等到十年後健康惡化,才不得不回到CPAP。」。 

 

Somnics目前在美國以訂閱制形式推出(售價USD 1,399,可分24期付款),但尚未納入保險給付。專家如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的 Hrayr Attarian 博士表示,現階段研究樣本仍偏少,雖有75%至83%的患者改善症狀,但距離CPAP近95%的有效率仍有差距。他認為 iNAP 是「輔助而非替代療法」,但確實侵入性更低。比利時 Antwerp University Hospital 的 Johan Verbraecken 博士則指出,目前 iNAP 對重度OSA患者仍屬「輔助治療」角色,未來若能顯著降低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將有望成為與CPAP並駕齊驅的選項。

 

儘管如此,市場對CPAP替代方案的需求始終存在。Somnics官方表示,”隨著診斷率上升,不耐受CPAP的絕對人數同步增長。不過隨著CPAP技術改進,棄用率正在下降。”Somnics 已準備好與全球合作夥伴攜手,服務那些尋求更自在睡眠體驗的患者。

轉載及翻譯聲明:

  1. 本文原文來源於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原文連結:https://edition.cnn.com/2025/07/11/business/sleep-apnea-negative-pressure-spc 
  2. 中文翻譯內容嚴格基於原文核心含義進行轉換,因語言差異可能存在表述偏差,若中文版本與英文原文存在不一致,以英文原文為准。
  3. 本文內容僅為資訊分享,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相關解讀請以原文立場為准。

4. 本公眾號轉載此文章,是為了給讀者提供國際前沿資訊,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打鼾

長期打鼾、受睡眠呼吸中止症所苦?5種治療方式比較一次看

#打呼 #打鼾 #睡眠呼吸中止 #睡眠問題 #打呼原因

長期打鼾、受睡眠呼吸中止症困擾?

鼾聲如雷,除了困擾枕邊人之外,事實上對身體來說是一大隱憂…
如果您或您的枕邊人,打鼾的聲音非常響亮,而且還伴隨著以下幾種症狀,
那就很有可能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本篇重點


一、我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嗎?睡眠呼吸中止症自檢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常見的睡眠呼吸障礙,顧名思義就是在睡眠時呼吸道發生反覆的塌陷造成呼吸中止的狀況。由於呼吸道阻塞,空氣流通受到阻礙,因此容易發生打鼾的狀況。

睡眠中「暫時停止呼吸」,對大腦、心臟都是一大負擔,如同在睡眠期間反覆經歷缺氧的狀態。除了影響每日睡眠品質之外,也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乃至憂鬱症、大腦功能退化都和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共病關係,因此,即時改善並治療,絕對是非常重要的!

想了解自己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以從三大方向檢查:

睡眠狀況✓ 鼾聲大,易影響他人
✓ 發出ㄍㄡˊ的窒息鼻音
✓ 睡到一半嗆咳
✓ 夜間頻尿
✓ 越睡越累、睡不飽
✓ 睡覺時張口呼吸
其他症狀&生活習慣✓ 白天嗜睡
✓ 注意力無法集中
✓ 高血壓
✓ 起床易頭痛、口乾
✓ 慣性喝酒抽菸
✓ 有吃安眠藥
外觀✓ BMI>30
✓ 頸圍過粗
✓ 下巴內縮
✓ 鼻中隔彎曲

二、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症該怎麼辦?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如果透過上面表格初步檢查已經發現自己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相關症狀或癥兆,接下來兩個重要步驟:1. 做進一步睡眠檢查、2. 了解鼾聲成因。

  1. 進一步的睡眠檢查:至各大醫院睡眠門診、睡眠中心做詳細的睡眠檢測,是治療前很重要的步驟。醫院透過多項生理監測,可以測出睡眠期間的呼吸中止指數、嚴重程度,以及是否有其他疾病,醫生也會提供治療的建議。如果不習慣去醫院睡一晚的話,也可以選擇「居家睡眠檢測」,也能獲得較簡易的睡眠報告,好處就是不需要到醫院睡一晚。
睡眠檢查
醫院PSG多項生理睡眠檢查
  1. 了解鼾聲成因:鼾聲可以說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警鈴,透過鼾聲的樣態,也可以透過至耳鼻喉科做X光檢查,評估睡覺時呼吸中止塌陷的位置在哪邊,作為選擇治療方式的參考基準。例如,長期鼻塞、有鼻中隔彎曲的患者,習慣口呼吸,若空氣從口腔進入呼吸道受到阻塞,就會產生大聲的口鼾,此時,鼻子的問題如果能先解決,鼾聲及呼吸道阻塞的狀況也會改善很多;頸圍粗、體重過重或長期吸煙、喝酒的人,也可以透過改善生活習慣降低打鼾、呼吸中止的狀況。
  延伸閱讀:全台睡眠中心懶人包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治療科別:

胸腔內科了解睡眠呼吸狀況,通常會安排睡眠檢測進一步診療。
睡眠專科、睡眠中心進行睡眠檢查,並依照睡眠報告進行診療。
耳鼻喉科通常會檢查鼻腔、口腔、舌後根及軟顎等位置,並依據檢查狀況進行治療。
牙科通常是配合口腔矯正、牙套裝置的治療方式進行治療。

三、常見的打鼾、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方式?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 改變生活習慣:改變生活習慣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的第一步。這包括減輕體重、戒煙、避免飲酒、改扁睡姿(側睡)、舌肌力訓練,以及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睡前放鬆等。這些習慣可以減少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
  1. 陽壓呼吸器(CPAP):治療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就是陽壓呼吸器(CPAP)。陽壓呼吸器是一種透過面罩向呼吸道提供正壓氣流的治療方式,簡單來說就是灌氣讓呼吸道維持穩定不阻塞。
  1. 口腔裝置(止鼾牙套):止鼾牙套是一種客製化的口腔裝置,主要透過牙套將下顎往前移動,使口腔後方空間變大,進而維持呼吸道的通暢性。
  1. 負壓呼吸治療裝置(iNAP):相對於陽壓呼吸器,負壓呼吸西治療裝置主要透過口部介面連接機器傳遞吸力,在睡眠時讓舌後根自然往前挪移,維持穩定而不塌陷的狀態。
  1. 手術:包含軟組織切除手術、舌根懸吊手術、下顎前移手術、懸雍垂整形手術等,透過手術方式切除及調整口咽組織、口腔或呼吸道空間進而使其不塌陷阻塞呼吸道。

四、我適合哪一種治療方式?治療方式比較圖

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方式比較
*可點開放大閱讀圖表。
➤ 延伸閱讀:iNAP呼吸器怎麼用?關於產品的問和答

以上就是關於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自檢以及治療介紹,

若您有更多打呼或睡眠呼吸中止症相關問題,歡迎:

更多關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相關睡眠知識,歡迎加入 iNAP粉絲團,我們將不定期更新睡眠知識!


breathing, mindfulness, meditation-7528400.jpg

放鬆助眠的「箱式呼吸法」

# 睡眠 # 呼吸 # 箱式呼吸法 #box-breathing

改善睡眠呼吸的「箱式呼吸法」

我們常常聽到緊張時要「深呼吸」,其實呼吸大有學問!好好呼吸,對身心放鬆與睡眠都有幫助。今天iNAP小編想要介紹美軍海豹部隊(Navy Seal)常用的呼吸方法—箱式呼吸法(Box Breathing),以下四個步驟跟著做,除了能放鬆心情,也能達到助眠的效果!

1. 慢慢深呼吸4秒,感受呼吸充滿肺部:箱式呼吸法其實很簡單,他的呼吸節奏仿照一個正方形的形狀:

2. 屏住呼吸4秒

3. 慢慢吐氣4秒

4. 屏住呼吸4秒,將肺部空氣排出

在執行過程中儘可能保持呼吸的平穩與規律。

box-breathing

箱式呼吸除了能減緩焦慮與壓力之外,更能幫助調節自律神經系統,使身體恢復平衡。最重要的是,透過長期的練習也能改善睡眠呼吸狀態!簡單的呼吸技巧練習,放鬆身心,讓睡眠品質更佳改善吧!

想更近一步了解睡眠呼吸中止症,歡迎

延伸閱讀:睡覺嘴巴張開?你有「口呼吸」問題嗎?


打呼

打呼就是睡得好?打呼是病嗎?破解打呼5大迷思

#打呼 #打鼾 #睡眠呼吸中止 #睡眠問題 #打呼原因

關於打呼,你/妳是怎麼想的?

如果提到最惱人的睡眠習慣,「打呼」應該是名列前茅。不少人聽見枕邊人大聲打呼,都會抱怨「吵到好想拿枕頭砸他」、「睡得這麼香旁邊的人卻被噪音吵得睡不著」,但是,打呼真的就是睡得好嗎?會打呼的人是不是生病了?

iNAP團隊選擇了5個常見的打呼迷思,一起來更深入的了解打呼是怎麼一回事吧!

打呼

本篇重點

打呼就是睡得好?

錯!打呼和睡得香不香沒有關係,相反的是,如果您或枕邊人有打呼問題,有非常大的機率代表「睡得很不好」。
長期睡眠期間呼吸道狹窄甚至導致氣流阻塞,容易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整個晚上反覆的呼吸中止除了會破壞睡眠結構之外,更容易造成腦缺氧,甚至提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

打呼是病嗎?

是的,可以這麼說。「打呼」就像是個警鈴,提醒您在睡眠期間呼吸道可能有阻塞的問題,如果長期忽視它,不只是對睡眠品質造成影響,也會影響到日常生活以及身體健康!


Q1:打呼就是睡得好嗎?

A:錯!打呼和睡得香不香沒有關係,相反的是,如果您或枕邊人有打呼問題,有非常大的機率代表「睡得很不好」

鼾聲主要是在睡眠期間,舌頭或咽喉軟組織的肌肉放鬆後,呼吸時氣流經過相對狹窄的呼吸道時快速振動而產生的聲響。乍聽之下這好像沒有什麼,但重點就在於呼吸道狹窄的這個狀態,對於睡眠健康有非常嚴重的影響。

呼吸道阻塞,氣流經過產生的震動聲響即鼾聲。

長期睡眠期間呼吸道狹窄甚至導致氣流阻塞,容易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也就是説,睡覺期間會片段的因為阻塞而缺氧。不少嚴重打呼的人常會有鼾聲斷斷續續,直到高峰突然中止然後抽氣或嗆咳的情性,就是「呼吸中止」的症狀。整個晚上反覆的呼吸中止就像是游泳時一直溺水的感覺,除了會破壞睡眠結構之外,更容易造成腦缺氧,甚至提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

Q2:打呼是病嗎?

A:是的,可以這麼說。「打呼」就像是個警鈴,提醒您在睡眠期間呼吸道可能有阻塞的問題,如果長期忽視它,不只是對睡眠品質造成影響,也會影響到日常生活以及身體健康!

相信不少人隨著年紀增長都對「睡眠」的重要性越來越有感,年輕的時候可以熬夜熬整晚,但過了二十五歲之後,過了兩三點可能就撐不住了。而睡眠問題也對身心健康有極大的影響,如慢性失眠可能與三高、憂鬱症存在共病關係。

在眾多睡眠問題當中,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打呼引起的「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少人覺得打呼只是擾人清夢而已,認為應該對健康沒有太大的影響。不過,睡眠呼吸中止症其實與許多慢性病都有密切關聯,身體長期缺氧、睡不好的狀況下,對於大腦與心臟都是嚴重的負擔。臨床證實,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肥胖、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夜尿症都有正相關,如果您會打呼,且發現自己有上述症狀,很有可能要從睡眠呼吸問題下手改善健康;如果您目前打呼嚴重,也建議及早治療,千萬不要因為覺得只是小毛病而忽視它。

  延伸閱讀:什麼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我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嗎?

Q3:只有肥胖的人會打呼?

A:不一定。肥胖的確是打呼的高風險族群,尤其頸圍較粗的人容易造成睡眠期間呼吸道塌陷而形成鼾聲。但造成打呼的原因不是只有肥胖,不少人是因為先天構造問題而形成呼吸阻塞,例如鼻中隔彎曲、下鼻甲肥大、扁桃腺肥大。另外打呼和生活習慣也有密切的關係,如果長期喝酒、服用安眠藥也容易造成肌肉鬆弛而形成打呼問題。

Q4:打呼就是呼吸不順?

A:沒錯,鼾聲就是呼吸道阻塞發出的振動聲響,基本上如果睡眠期間呼吸道暢通,是不會發出鼾聲的。如果您或枕邊人有打呼問題,可以用睡眠APP錄下鼾聲並進行記錄,了解自己的打呼頻率、長度、分貝,如果有中~重度的打呼情況,建議至睡眠門診看診並進行睡眠檢測,透過生理監測數據了解自己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或睡覺缺氧的狀況。

Q5:打呼時捏住鼻子、貼住嘴巴就會好?

A:不一定。捏住鼻子的確有可能讓鼾聲暫時停止,但無法實際解決打呼狀況。至於貼住嘴巴,主要是想防止因口呼吸所造成的打呼。長期張嘴呼吸容易使舌後跟往後掉而阻塞呼吸道,使用物理的方式讓睡眠時習慣「閉口用鼻呼吸」,對改善鼾聲是有幫助的。不過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人都適合貼住嘴巴矯症口呼吸,有一些人貼住嘴巴後會產生口部膨脹、吐氣的狀況(Mouth puffing phenomenon),如果有這樣的情形對於改善口呼吸反而沒有幫助。

口貼布
➤ 延伸閱讀:睡覺嘴巴張開?你有「口呼吸」問題嗎?

以上就是五大對打呼的迷思解說,希望能幫助大家更了解打呼、睡眠呼吸之間的關係!

若您有更多打呼或睡眠呼吸中止症相關問題,歡迎:

參考資料:Jau, JY., Kuo, T.B.J., Li, L.P.H. et al. Mouth puffing phenomena of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when mouth-taped: device’s efficacy confirmed with physical video observation. Sleep Breath (2022). https://doi.org/10.1007/s11325-022-02588-0  

更多關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相關睡眠知識,歡迎加入 iNAP粉絲團,我們將不定期更新睡眠知識!


口呼吸

睡覺嘴巴張開?你有「口呼吸」問題嗎?

「 睡覺的時候,嘴巴總是張開的 …. 」

除了不美觀之外,也容易覺得口乾舌燥…該怎麼辦?

#張口呼吸 #口呼吸 #睡眠健康

✎ 本篇重點

什麼是口呼吸?

口呼吸顧名思義就是不經過鼻腔直接用嘴巴呼吸的方式。口呼吸的成因通常是因為鼻腔阻塞(例如鼻過敏問題)。

口呼吸有什麼問題?

長期依賴口呼吸除了會造成臉型改變以及口腔/牙齒問題外,睡眠時張口呼吸也容易造成口腔肌肉鬆弛、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

影響健康及外觀的「口呼吸」問題

你習慣用嘴巴呼吸還是鼻子呼吸?

「呼吸」的主要器官應該是鼻子,當你用鼻子呼吸時,通常嘴巴是緊閉的、舌頭自然的頂在上顎,而如果沒有鼻塞或其他問題,鼻呼吸的感覺應該相較於張口呼吸輕柔而不費力。鼻子除了能過濾空氣中的雜質外,更能調節呼吸速率,是最自然的呼吸方式。不過,由於長期過敏導致鼻塞或鼻腔構造問題,不少人因為鼻腔呼吸不順而習慣用嘴巴呼吸,尤其是在睡眠放鬆時,就會看到嘴巴張開的呼吸狀態。

習慣用嘴巴呼吸會產生什麼樣的問題呢?首先,睡眠期間張嘴呼吸,沒有鼻腔粘膜的過濾容易將空氣中的髒污與雜質吸進呼吸道,也無法濕潤空氣,睡醒會有口乾舌燥、口臭的狀況,也會影響呼吸的頻率與品質。

口呼吸也會造成口腔肌肉鬆弛、舌根往後掉,長期下來就會造成呼吸道阻塞 ,嚴重的情況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

除此之外,口呼吸更會造成臉型改變以及牙齒問題,長期口呼吸最常見的就是容易造成下巴後縮、頸部前傾的狀況,影響側臉的外型美觀。下圖為長期口呼吸者的容貌改變:

口呼吸改變容貌
口呼吸容易讓容貌改變

因此,建議如果觀察到自己或周遭的人有口呼吸習慣時,盡早矯正、改善這樣的問題,除了睡眠更健康之外,也能維持有線條的臉型!

延伸閱讀: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什麼?如何診斷與治療?

想更近一步了解睡眠呼吸中止症,歡迎

更多關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相關睡眠知識,歡迎加入 iNAP粉絲團,我們將不定期更新睡眠知識!


snowman, snow, winter-3008179.jpg

5個提高冬季睡眠品質的好眠秘訣

#睡眠知識 #好眠秘訣

冷冷的冬天,窩在被窩裡應該非常好眠,但早上起來卻覺得睡不飽、一整天都想打瞌睡?

iNAP 提供大家5個實用的冬日好眠秘訣:

✔ 適當的睡眠溫度:雖然因為天氣寒冷,有不少人會開暖氣讓室溫升高,不過最適宜的睡眠溫度是稍微再涼爽一點的18-22度,在適當的溫度下進入夢鄉,也能提升睡眠品質!

✔ 保持鼻腔濕潤:因為天氣乾冷而出現鼻腔乾燥、過敏的症狀,容易導致睡眠呼吸問題,早晨起床甚至會出血或發炎。可以適時的使用加濕器或水氧機,提高空氣濕度。

✔ 維持四肢溫暖:四肢冰冷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佳,同時也會影響睡眠以及免疫機制,可在睡覺時穿著襪子暖活腳部。

✔ 吃一頓健康清淡的晚餐:隨著天氣越來越冷,似乎越來越需要熱量的囤積,因此我們容易在晚餐時吃大量的澱粉以及肉類。不過事實上這樣無法讓身體在睡前好好消化,也會影響睡眠品質!

✔ 保持規律運動的好習慣:雖然天冷只想窩被窩裡,但在冬天保持規律運動的好習慣對睡眠效率及品質非常有幫助!如果可以,在日間進行運動(如果能在戶外曬得到太陽更好)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還是覺得睡得不好、常在白天工作、學習期間打瞌睡或疲勞,又有打鼾問題的話,建議至睡眠門診讓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斷,很可能是 #睡眠呼吸中止症 在打擾您!早日改善生活習慣、積極治療,睡得好生活才能更好!

white, sheet, bed-2565766.jpg

【iNAP好書導讀】談女性的睡眠困擾

每月專欄 【讓iNAP為您導讀】

書名 : 臺大醫院睡眠中心的22堂課

健康,從睡眠開始!本月份適逢母親節期間,今天我們介紹關於「女性的睡眠困擾」。

女性在生命中的各階段,包含懷孕過程期間,都有可能經歷睡眠問題,睡不好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所以我們特別挑選這本書:【健康,從睡眠開始】跟大家分享,這是一本包含生理、護理及心理角度所集結而成的一本書,說它是睡眠相關科普文章集大成一點也不為過。深入淺出的文章表達方式,也很適合一般讀者閱讀,是一本幫助自己更加了解自已的優質好書。

孕婦的睡眠呼吸障礙是影響其夜間睡眠品質所需關注的重要健康問題。相關症狀可依其病症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病症輕微者會出現鼻塞和打鼾,嚴重者則會出現阻塞型呼吸中止及缺氧。 若在懷孕期間出現打鼾,原因在於人體的總體液增加、以及影響血管和微血管的女性荷爾蒙增加,進而影響上呼吸道水腫。

此外,體重過度和肥胖也會影響呼吸道的通暢,同時懷孕期間的打鼾也與血壓上升及妊娠高血壓有關。現代女性一生多半忙於工作、經歷懷孕、產後憂鬱症、照顧孩子、伴侶及長輩,常常必須將自己的睡眠需求拋諸腦後。此外,當女性邁入中年時,體內荷爾蒙的變化也增加了女性罹患睡眠疾病的風險。

生命中任何階段睡眠的質與量皆與健康息息相關,女性及伴侶應正視這些睡眠問題,必要時應求助睡眠專科醫師及睡眠中心的專業人員,以評估睡眠問題的嚴重程度並檢查是否有罹患睡眠疾病的可能。 本書同時也講解了睡眠生理、週期及節律、了解為什麼會做夢、睡眠障礙有哪些、以及如何做診斷評估檢查之外,值得一提的是關於失眠以及安眠藥的使用與迷思,頁78~80說明了安眠藥的應用以及市售常見的安眠藥種類,平時有在用藥的讀者,不妨多加注意。